对标“中山化”做好人才引培育|玉溪市中山医院2025年度人才工作大会擘画发展新蓝图

来源:原创
作者:杨娇容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5-08-21

7月31日,玉溪市中山医院2025年度人才工作大会在国际学术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对标‘中山化’做好人才引培育,推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主题,全面总结2024年人才工作成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与挑战,并系统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为医院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凝聚人才力量。

会议由党委书记施纯律主持,澄江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普庆荣,医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全院中层干部,受表扬的在职学历提升、科研论文、竞赛获奖人员,全院硕士生、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派驻专家代表共计130余人参会。

会上,澄江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普庆荣为医院人才工作创新项目揭牌,标志着医院在跨区域人才互动与医疗协同发展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为人才资源共享和远程诊疗合作搭建了全新平台。

副院长刘江辉详细介绍了柔性引进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管向东重症医学团队、邱江创新团队、李家平创新团队的基本情况。其中,管向东教授重症医学团队已入选玉溪市2024年“兴玉英才支持计划”高层次医学团队引进项目。

作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教授通过视频进行表态发言。他首先代表团队向玉溪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给予的宝贵信任和支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他表示,玉溪市中山医院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玉溪市政府携手共建的健康桥梁,能为这里的医疗事业添砖加瓦,团队满心热忱。而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其团队在疑难重症救治领域积累了多年经验,从顶尖人才梯队到硬核技术储备,都保持着国内领先水平。

对于未来的工作,管向东教授提到,团队将继续依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专业优势,将前沿救治技术、规范化管理流程、系统化培训体系深度植入玉溪市中山医院,通过技术赋能、管理输出与人才培育,全面提升玉溪市中山医院的综合实力,加速推动玉溪市中山医院建成云南省级重症区域医疗中心和高水平医疗机构,让玉溪乃至云南的广大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的高质量医疗服务,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施纯律书记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24年作为医院启动运营的攻坚之年,人才工作成效显著。在引才方面,医院充分依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级平台资源,柔性引进4名副高级以上管理团队、16名驻岗临床专家及12名学科带头人;与云南省卫生健康人才交流中心合作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成功申报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亦派驻6名骨干专家开展对口支援,助力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截至2025年7月,医院通过多元招聘渠道引进人才89人,职工总数达604人,其中,派驻专家37人,人事关系在院的职工共567人(其中,高级职称76人,硕士研究生58人),进一步充实了人才队伍。

育才机制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另一亮点。医院实施“银龄医师”计划引进退休高级职称专家10名,设立专家工作站10个,柔性引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申报云南省院士工作站。从市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陆续选派44名骨干驻岗支援;累计选派150余名年轻骨干赴省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开展“菁英”管理人才培养2批共23人。定期开展全员培训和中层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专题培训,2023年以来,累计完成院内及远程培训260余次,覆盖1万余人次。同时搭建国际化培育平台,与老挝、越南等国建立合作关系,承担“一带一路”医疗辐射任务,被列为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政要保健的“国际诊疗保健合作中心平台”之一。在医教研协同方面,医院获批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实训基地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DNA”模式腹膜透析大模型智能助手合作单位等多个教学平台,与云南大学医学院、昆明医科大学等多所医学院校深化合作,接收实习学生230名,组建了150余人的师资队伍,推动人才培养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

施纯律书记还部署了2025年五大重点任务:一是广引高层次人才,深化与高水平医疗机构合作,优化引才政策与流程;二是深化本土人才培育,推进专家工作站建设,扩大博士后招录,落实《玉溪市中山医院“133”人才培养方案》;三是优化人才留用机制,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完善服务保障措施;四是搭建创新培育机制,加强国际交流与项目化管理;五是深化医联体协同发展,借助“大玉医”城市医疗集团资源提升人才队伍水平。

党委副书记闫若玉对《玉溪市中山医院“133”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解读,深入阐述了“三新”“三英”“三峰”人才梯队培养建设举措。

随后,邱江院长对19名表现突出的人员予以通报表扬,与会领导为他们颁奖。其中,刘东方、自翔宇等14人在科研论文立项方面成果显著,荣获“学术菁英”称号,为医院学术发展添砖加瓦;胡忠蕾、念红月、普浩3人凭借在竞赛中的优异表现摘得“技能菁英”桂冠,展现了扎实的专业技能;陈琛、李璐宇2人在在职学历提升上表现突出,荣获“励学菁英”称号。这些菁英们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成为医院人才队伍中的佼佼者,为同事树立了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