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血酮—糖尿病患者不可忽视的健康密码

来源:原创
作者:刘芮江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4-12-17

在糖尿病的管理中,大部分患者往往只注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却常常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血酮。血酮体水平可是糖尿病酮症(DK)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诊断的关键指标之一,及时纠正酮症能大幅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率。

 一、什么是酮体?

酮体是肝脏在脂肪酸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类物质,它由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丙酮三种物质统称。

二、酮体从哪里来?

酮体以脂肪酸β-氧化生成的乙酰辅酶 A(乙酰 CoA)为原料,在肝线粒体由酮体合成酶系催化生成。一般情况下,血酮体中β-羟丁酸约占酮体总量的 70%,乙酰乙酸占 28%,丙酮占 2%,不过在疾病演变过程中这一比例会有所变化。

三、哪些情况适合检测酮体?

1.胰岛素治疗不当的 1 型糖尿病患者;

2.血糖控制不佳,随机血糖≥13.0mmol/L;

3.重症感染、严重应激或使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苯乙双胍等;

4.患有特殊疾病如库欣病、肢端肥大症及胰升糖素瘤等;

5.妊娠期间,尤其在妊娠后半阶段应常规检测;

6.处于饥饿状态或大量摄入葡萄糖后;

7.出现特殊体征,如多尿、口干、多饮加剧,尤其伴疲劳、食欲不振、视力模糊等不适;发热、四肢无力等全身不适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深大呼吸,伴烂苹果气味等症状;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或烦躁、神志渐恍惚,甚至谵妄、嗜睡或昏迷等。

四、酮症的诊断及意义是什么?

指南建议,当患者随机血糖反复高于 13.9mmol/L 时应进行床旁血酮检测,以筛查糖尿病酮症和酮症酸中毒。通常血酮体正常值为 0.03 - 0.30mmol/L,当血酮高于正常值时,需及早关注并采取措施,避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血酮体越高,发生酮症酸中毒的风险就越大,血酮体≥3.0mmol/L 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进一步优化糖尿病患者的诊疗体验,玉溪市中山医院综合内科现已引入快速血酮(β-羟丁酸)检测技术。该技术仅需采集 1.5μL 末梢血,尤其适用于脱水严重或尿量减少难以收集尿标本的患者。检测过程迅速,仅需 10 秒即可呈现结果,相比传统尿酮检测显著缩短等待时间。此项服务的开展,为糖尿病酮症(DK)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有助于降低发病率、优化治疗方案、缩短住院时间,并在改善患者预后的同时降低住院费用。

科室推介/综合内科

综合内科诊疗团队专业领域广泛,涵盖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精神神经内科、内分泌代谢疾病等专业,且该科室还是医院卒中中心住院部所在科室。

目前,科室拥有众多先进仪器设备,如耶格肺功能仪、雷度血气分析仪、有创和无创呼吸机、胰岛素泵、动态血糖监测仪、床旁血酮监测仪等一系列高精尖医疗设备,为临床诊疗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科室除对常规疾病的诊治外,更在呼吸支持与监护技术领域独树一帜。特别是在处理呼吸衰竭病例时,科室积累了丰富的无创通气、俯卧位通气、高频振动排痰通气等先进技术的实施经验,为患者生命安全筑起了坚固防线。此外,科室还携手康复中心,为慢性肺部疾病患者量身定制肺功能康复方案,并常规开展肺功能检测及呼吸睡眠初筛试验检查,全面守护患者呼吸健康。

在神经精神内科领域,科室凭借专业的医护团队,与康复中心紧密合作,实现了脑卒中患者床旁康复治疗的即时介入,切实体现了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早”的核心原则。科室开展脑卒中溶栓治疗5年余,每年溶栓50余例,为脑卒中的溶栓治疗积攒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精神内科方面,科室目前有2名持证专科医师,承担着全市1000余名精神疾病患者的诊疗、随访等工作,展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能力。

在内分泌疾病方面,科室拥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包括糖尿病伤口造口专科护师,配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胰岛素泵、血酮监测等先进设施设备。动态血糖测定(CGMS)与胰岛素泵(CSII)的临床应用,在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评估与保护及胰岛素强化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为众多难治性糖尿病患者探索出一套符合患者自身情况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此外,科室在甲状腺术后内科管理、妊娠甲状腺疾病及妊娠糖尿病管理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面对老年性疾病的复杂挑战,科室医护人员凭借多年的综合内科实践经验,擅长通过老年综合评估识别并处理多个可逆问题。同时,依托专家会诊、多学科合作等机制,为多病共存的老年患者提供整体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效缓解老年患者就医难的问题。

综合内科以其全面的专业能力、先进的医疗设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及人性化的服务理念,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就诊地址:玉溪市中山医院(澄江市人民医院)3号楼5楼综合内科

咨询电话:0877-691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