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血透患者“生命线”丨市中山医院首次成功开展经皮动静脉球囊扩张术及人工动静脉内瘘切除重造术

来源:原创
作者:马绍全 廖雪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4-12-14

5月12日玉溪市中山医院首次为3名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分别开展经皮动静脉球囊扩张术及人工动静脉内瘘切除重造术,打通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线”。

医院首例:经皮动静脉球囊扩张术

56岁患者汪先生,因慢性肾衰竭、尿毒症进行血液净化治疗3年多,半年前出现透析治疗时血流量波动在140—180ml/min,该血流量难以达到透析充分性;同时患者的造瘘口管壁上已出现钙化斑、头静脉前臂上三分之二管腔明显狭窄。

玉溪市人民医院肾内科血管组专家卢永新受邀对该病例实际病情进行会诊评估,会诊评估认为患者内瘘狭窄较为严重,如果不及时行手术治疗可能面临闭塞风险,且患者血管钙化较为明显,手术过程中可能随时出现血管破裂风险,手术难度较大,血管开通成功率较低。

结合患者病情,卢永新带领我院血透中心、肿瘤诊疗中心、B超室及手术室团队为患者实施B超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经皮动脉球囊扩张术。术中初次使用普通导丝无法顺利通过狭窄段,卢永新准确判断,为患者使用加硬导丝顺利通过狭窄段,通过切割球囊为患者开通血管狭窄段,再用更大直径的球囊进行血管扩张,最终开通了患者狭窄段血管,手术顺利结束。整个过程患者未出现特殊不适,术后内瘘上机血流上升至200—250ml/min,透析充分性得到保障。

医院首例:人工动静脉内瘘切除重造术

72岁患者李大爷,既往糖尿病病史数年,因长期血液透析,导致出现了动脉静篓的并发症:血流量明显下降,血流波动在140—160ml/min,一旦发生功能丧失,患者将无法继续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经完善进一步检查,发现该患者血管条件较差,钙化严重,并且手臂血管分支较多,人工桡动脉与头静脉建立内瘘后血流不足,若采用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效果较差。经组织多学科会诊讨论,由卢永新带领我院血透中心、肿瘤诊疗中心、B超室及手术室团队为患者实施人工动静脉内瘘切开重造术。手术完成顺利,术后患者内瘘上机血流波动在200—220ml/min,影响患者“生命线”的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对于血透患者而言,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的前提保障和生命线。随着患者透析时间越来越长,自体动静脉内瘘长期使用易出现狭窄或闭塞,导致透析治疗不充分或者困难,进而危及生命。

三例经皮动静脉球囊扩张术及人工动静脉内瘘切除重造术的同一天完成,是玉溪市中山医院与市人民医院实行“一体化融合发展”以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惠及群众的具体体现,也进一步促进医院血透中心学科建设及技术发展,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了“生命线”保护通道,填补了医院在血透患者并发症解决措施方面的空白,为血透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