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下沉见实效|玉溪市中山医院助力医共体龙街院区完成首例疝修补术

来源:原创
作者:朱文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5-04-03

在医共体玉溪市中山医院院区专家团队带领下,澄江市紧密型医疗共体龙街院区近日成功实施首例硬膜外麻醉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填补了乡镇卫生院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推动澄江市紧密型医疗共体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

手术患者为一名72岁男性,因左侧腹股沟区反复出现包块且逐渐增大,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前来龙街卫生院就诊。经诊断,患者确诊为左侧腹股沟疝。医共体总医院——玉溪市中山医院派驻龙街院区挂职副院长朱文迅速启动医共体协作机制,协调玉溪市中山医院消化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王向瑜主刀,麻醉科主治医师李如能实施硬膜外麻醉,龙街院区护理团队全程配合,在龙街院区通过创等达标新建的标准化手术室顺利完成手术。目前患者恢复良好,术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动。

患者家属感激:“原本以为要去城里大医院动手术,没想到在镇卫生院就能解决。从检查到手术,医生护士都特别专业,照顾得细致周到。现在手术做完了,困扰多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真是太感谢医共体的好政策,让我们老百姓看病越来越方便。”

朱文表示,在本次手术中,玉溪市中山医院专家团队在术前评估、麻醉管理、术后康复等全流程对龙街院区医护人员进行了现场带教,切实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诊疗水平,充分体现了医共体建设“传帮带”的重要作用。

此次手术的顺利实施,是澄江市紧密型医疗共同体深度协作的有力证明。医共体总医院——玉溪市中山医院积极发挥龙头作用,与龙街院区通过共享专业技术和医疗人才,真正做到优势互补,极大地提升龙街院区的医疗质量,让区域内患者无需长途奔波,在“家门口”就能接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医科普|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好发于小儿及老年人。其形成机制是腹腔内脏器(如小肠)通过腹股沟区的薄弱部位向体表突出。典型症状为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物,站立、咳嗽或用力时肿物突出,平卧或用手可回纳。若不及时治疗,疝块可能逐渐增大,甚至发生嵌顿,导致肠管缺血性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威胁生命安全。

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法。传统疝修补术创伤较大、恢复较慢且复发率较高。而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人工补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势。此次龙街院区开展的硬膜外麻醉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在保障手术安全性的同时,显著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医师推介